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森林
我是一个小驴,希望能走遍祖国的大好河山。

[郏县]河南唯一:临沣寨入选全国生态博物馆

热度 5已有 2235 次阅读2012-2-25 18:51 摄影唯一, 博物馆, 河南, 生态

新华网河南频道10月7日讯 大河网-河南日报农村版报道:(记者丁需学 通讯员宁建鹏)在近日召开的全国生态博物馆建设(福州)研讨会上,郏县临沣寨成为河南省唯一被列入全国生态博物馆行列的村寨。

临沣寨位于郏县城东南12公里处,始建于明末、重修于清同治元年(1862年),迄今已有143年的历史。寨内有较为完整的清代四合院、三合院20多座,清代民居近400间。这些建筑既有中原农村特有的以砖、石为主体的高大深邃,也有南方以木格子门窗为装饰的小巧玲珑。古建筑专家到临沣寨考察后认为,临沣寨民居建筑从明至清,在时代上没有缺环,集中地出现在一个村落中,填补了中国古建筑在村寨方面的空白。2005年9月,临沣寨被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据了解,生态(社区)博物馆是一种通过村落、街区建筑格局、整体风貌、生产生活等传统文化和生态环境的综合保护、展示,整体再现人类文明发展轨迹的新型博物馆。

走进平顶山临沣寨传奇(上)之古堡森森

 

 

[走遍中国]临沣寨传奇(下) 祸起萧墙

临沣寨:老子文化基金携全国著名书画家采风

    7月13日至14日,中国老子文化发展公益基金管委会副主任苏清杰,携全国7位著名书画家专程到“中原第一红石古寨”---河南郏县临沣寨进行为期两天的釆风活动。郏县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王光洲、副县长张贯钊、临沣寨所在镇党委书记刘学增、镇长张世杰等,陪同书画家们一起到临沣寨参观寻古。

临沣寨:老子文化基金携全国著名书画家采风

     这次到临沣寨采风的书画家有中国书画研究会副会长、湖北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原工学院特聘教授、新西兰坎特柏雷大学荣誉教授、湖北书法家协会原秘书长尤中会;天津市书协理事、天津市楹联学会副会长、天津老年书画会副会长、澳门书法家协会顾问、大运河书画院院长、天津武清区文联名誉主席、武清区政协副主席、天津师范大学客座教授何俊田;武昌书画家协会常务主席、湖北书画艺术研究院院士、武汉黄鹤楼书画院院长章明贤;河南书法家协会会员、郑州市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刘俊堂;国际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老子书画院院士、中国老子书画院专职书画家任学之;著名诗人、书画家、大运河书画院秘书长张文华等。

临沣寨:老子文化基金携全国著名书画家采风


    临沣寨始建于明末清初,占地7万平方米,寨长1100多米,呈椭圆形状,整座寨子共有3个寨门,按八卦的三个方向设置,其中西北门因临沣溪而取名“临沣”,这也正是今天临沣寨寨名的由来,寨门上方红石匾上有楷书“临沣”二字,下边两扇榆木大门上包的铁皮虽已锈迹斑斑,但铁皮上“同治元年”、“岁在壬戍”的字样仍清晰可辨;正方向的南门叫“来曛”门,取自《诗经》“曛风南来”一句;东南门叫“溥(柏)滨”门,取自“利溥渠之滨”之意。 

临沣寨:老子文化基金携全国著名书画家采风

     临沣寨的每个寨门上都有灭火水槽,还有用于对外射击的高低不等的枪眼。寨门外边均有两道防洪闸门和向寨外排水的暗道,设计精巧,防守自如,使人不得不叹服100多年前临沣寨人的聪明和智慧。临沣寨寨墙外是绕寨一周长达1500米的护寨河,据说当年与寨墙同时完工的护寨河宽15米、深4米,而今的护寨河宽仍有10米左右,深约2米。临沣寨南门一侧,沣溪潺潺汇入护寨河,与红石寨墙构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新中国成立后,各地开始拆除古寨墙,其中郏县拆除100多座古寨墙,唯有临沣寨幸存下来。原因是临沣寨处两河交界处,地势低洼,极易发生洪涝灾害,当年就在准备拆除临沣寨古寨墙时,洪水围困寨墙数米高而寨内安然无恙,出于防汛需要,临沣寨古寨墙保存了下来,临沣寨古寨才因此成为全国罕见的保存完好的村级古寨墙。 

 

临沣寨:老子文化基金携全国著名书画家采风

   寨墙全国罕见,寨内建筑更是绝无仅有。比之乔家大院,临沣寨内的“朱家大院”则更是韵味十足,且有多个院落组成。全国著名古建筑专家到临沣寨考察后认为:“临沣寨民居建筑从明至清,在时代上没有缺环。它们集中地出现在一个村落中,这在中国实属罕见,甚至填补了中国古建筑在村寨方面的空白。”

据考:在北京现存的9999座古代建筑中,只有一间半是明代民居,而临沣寨居然有3间明代民居。而其它清代建筑竞有100余栋400余间,这些明清民居均为砖木结构脊坡式瓦房或楼房,其中不少因年代久远亟需修缮。保存较为完好的是清代朱氏三兄弟家的宅院。朱家三兄弟的三座大院,都是一进三、一进四、一进五的四合院,沿中轴线对称,是砖木结构的建筑群。遗憾的是朱家的祠堂已不复存在,现在它的位置建成了村里的小学。

    朱氏三兄弟当年都是大盐商,非常富有。据说分家时元宝都是论筐来抬,在建临沣寨的同时,也建成了“朱家大院”。朱紫贵排行老大,他的宅院建于道光15年,是一进三的四合院,占地面积1322平方米。在客厅后面的二进院内,书画家看到当年的厨房、磨房均保存完好,院子里放着大大的磨盘。三进院的内宅布局严谨,有正房、东厢房、西厢房,均是砖木结构的二层楼房,青砖黛瓦与檐下挂的金灿灿的玉米相互辉映,古朴、厚重而又和谐。   楼房的墙体厚达半米之多,典型的“里生外熟”,即外面贴砖,里面是土墙,用红石条将二者紧紧连为一体。这样的墙体保证了室内冬暖夏凉,楼房的地基也非常牢固,地面之上有5层条石,地面以下还有10层条石,而且最下面的2层用的是1米多宽的红石板,每个房角各放有一个红石大碾盘。

    正房的屋门下部设有两个“枪眼”、门槛下设有供猫通过的“猫眼”。正方形的青石铺地,木楼梯就设在室内。沿着木楼梯上至二楼,就来到了小姐的“绣楼”,尽管里面已经没有一件小姐的家具什物,仍然让人浮想联翩:以前大户人家的小姐就是住在这样的地方,她们真的不下楼吗?

    在朱紫贵宅院的东边,还有一座更大的宅院,这就是号称汝河南岸第一府的朱镇府。朱镇府系清代盐运知事朱紫峰的官宅,建于大清道光29年,占地面积2516平方米。这座官宅是一进五的四合院,由好几座院落组成,大院套小院,院院相连,从前街通到后街。有的还由朱氏后人居住,有的已空置无人。高大的门楼,精美的砖雕、木雕、石雕,斑驳的彩画,每隔几步一个拴马桩,仍可想象当年朱镇府的显赫和繁华。

    2002年夏天,著名古建筑专家罗哲文、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专家保护委员会副主任郑孝燮偕国家文物局原局长吕济民、河南省文物局原局长杨焕诚等人来到临沣寨考察后,认为临沣寨的古建筑很有特色,“填补了中国古建筑在村寨方面的空白”。

    寨外小桥流水,寨内平常人家。花砖路或长或短,或宽或窄,在东西前后两条街道延伸。书画家们沿着幽深的街巷闲步,穿梭在屋舍民居,看见旧时墙上拴马石仍在,但再也不见骏马华车。今天的临沣寨已不同于往日的阔绰奢侈,而今天的幽静依然让人回味,那种超脱、那种飘逸、那种闲适、那种覇气,都让人难以割舍,这里简直就像梦里桃源,使人迷失,不知今夕是何年。

    养在深闺终被揭开了红盖头。2006年5月,临沣寨被国家公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也许是久居喧闹之中的人们向往自然,向往返璞归真吧,今日临沣寨以独特的人文历史和自然风光,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游人,同时也包括这些全国知名的书画家。

    7位著名书画家经过两天时间对临沣寨的详细考察,无不惊叹临沣寨的壮观,无不惊叹“朱家大院”的神奇。天津书法家协会理事、天津市楹联学会副会长、天津师范大学客座教授何俊田当即吟咏道:“巍巍古寨久留连,老屋层层数百年;红石寨墙高且固,神工鬼斧叹奇观!”中国书画研究会副会长、湖北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新西兰坎特柏雷大学荣誉教授尤中会也吟咏道:“红石故垒赤壁城,古寨沧桑号临沣。三水迷道贼自溃,金汤固宅紫云腾。”

    学者岀身的中国老子文化发展公益基金管委会副主任苏清杰在著名书画家采风后说:临沣寨无论其古寨其古建,在国内都实属罕见,且寨屋一体,更是独一无二。尽管山西有乔家大院,巩义有康百万庄园,但看看郏县的临沣寨和寨内的朱家大院和众多的明清建筑,你一定会更加惊叹!这次老子文化基金携全国著名书画家到临沣寨采风,让这些大师级的书画家们充分领略到了临沣寨的壮观和奇观,也让他们充分体会到了临沣寨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特有的文化内涵。因此,中国老子文化发展公益基金管委会有责任也有义务,为把临沣寨从“中原第一红石古寨”打造真正意义上的“天下第一红石古寨”贡献岀应有的力量。

    据悉:到临沣寨采风的7名书画分别挥毫泼墨,为临沣寨留下了大量的墨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