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满天星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写

潮汕闽南行(4)品味潮州“功夫茶”

热度 3已有 975 次阅读2012-11-25 11:41 攻略潮州, 功夫, 潮汕

 
潮汕闽南行(4)品味潮州“功夫茶” - 小雨点 - 让心自由飞翔
 

今天,我们睡到自然醒。早餐后,收拾行装,结账退房,轻松启程。在宾馆对面车站,顺利搭上由汕头开往潮州的班车。途中,便接到了邱大哥的电话,没想到诚实守信的大哥亲自骑着摩托来接站。

只见他身穿淡蓝色的上衣配着墨蓝色的牛仔裤,一身休闲的打扮使他那细条的身材显得格外干净利落、朴实精干,他那清瘦的面颊,肤色白净,满是皱纹,却春风洋溢,一点也看不出昨日的疲倦。他动作麻利地叫了两辆三轮车把我们送到华侨宾馆,一切安排妥当,邱大哥一定邀请大家到他家里品潮州工夫茶。盛情难却之下,我们随着邱大哥过街穿巷来到他家,不善言谈的嫂子早已买好了潮州小吃等着我们呢。

 这是一间十多平米的临街门面,位于潮州古城区中心的一条老街上,不宽的街道人车擦肩,喧闹拥挤,两边陈旧的老屋历经风雨,斑斑痕迹。好客的大哥搬出了家里所有的凳椅,一张退色的木制茶几放在中间,门前过道被堵的满满当当,见大家迟疑,大哥说:没关系,坐吧,这是我珍藏的好茶凤凰茶。在潮汕所产的茶叶中,凤凰茶素以其气味清香、耐冲耐泡,并独具各种自然花香味而闻名于世。

 只见小小的茶几上,摆满了小吃还有一套精致的茶具,大哥用娴熟的潮州工夫茶艺,虾须水(刚开未开之水),捅茶,装茶,烫杯,热壶,高冲,低斟,盖沫(以壶盖将浮在上面的泡沫抹去),淋顶等,热情地为大家冲沏、敬茶。

 小小的茶托,拳头般大的茶壶,三只如半个乒乓球大小的杯子,虽然我品过功夫茶,但今天才弄明白,原来潮汕人有“茶三酒四”之说,四个人只有三个杯子是为体现潮汕人礼让精神。今天我们八位朋友,大哥的茶杯依然是三个。

 潮州工夫茶对茶具、茶叶、水质、沏茶、斟茶、饮茶都十分讲究的。茶叶选用色香味俱全的乌龙茶,放茶叶要把壶里塞满,用手指压实,在将刚烧沸的水马上灌进壶里,开头一两次要倒掉。斟茶时,三个茶杯围成一个“品”字,凸显潮人重品德。以冲罐巡回穿梭于三杯之间,直至每杯均达七分满。此时罐中之茶水亦应合好斟完,剩下之余津还需一点一抬头地依次点入三杯之中,三个杯中茶的量,色须均匀相同,方为上等功夫。最后,主人将斟毕的茶,双手依长幼次策奉于客前,先敬首席,然后左右佳宾,自己最末。

 有人把冲沏功夫茶的具体程序概括为:“高冲低洒,盖沫重眉,关公巡城,韩信点兵。”那么品茶也有讲究,杯沿接唇,茶面迎鼻,闻茶之香,一啜而尽。潮州功夫茶,有别于一般的喝茶,并非大口大杯地喝,而是小杯小杯地品,品味茶之香,在以茶叙情。“品”字三个口,喝茶也分三步骤,一口啜,二口品,三口回味,直至充分体验到茶香,才能落肚。潮州功夫茶这一套礼仪正是中国传统的“茶道”。

 潮州功夫茶,起于明代,盛于清代,不分雅俗,以茶会友,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容。不论是公众场合还是居民家中,不论是路边村头还是临街商店,无处不见人们长斟短酌。临清溪而烹茶,观山水而论道,赋诗辞而抒情,别有一番情趣。茶,喝到嘴里,品在心里,一花一草一茶,皆可明心见性

 写到此,我想起了当时的情形,那天我们八位外地朋友围着大哥临街而坐,以茶叙情,如久别重逢,欢声笑语,街坊邻里看到此景都投来好奇和羡慕的眼光,朴实的大哥兴致勃勃,介绍着潮州的风俗人情以及他的故事。

 原来大哥生长在手艺之家,有一手祖传打锡制品的好手艺,父辈就住在这间铺面里。随着锡资源逐渐稀少,大哥进了工厂。由于生活困难,住房紧张,他近四十岁才结婚成家。如今他们虽然在铺面旁边拥有了一套不太大的单元套间,而白天做饭、品茶、聊天等日常生活依然在店面。

 经大哥同意,我们走进了房间里。只见这间两米多宽,五、六米长的房间,半块布帘挡在小床边,布帘前供大家品茶聊天,布帘后是休息和做饭的地方,炊具、杂物、水池等摆满了后墙边,不高的天花用木板隔出了一层矮小的阁楼。我们感叹大哥的生活现状,而他的脸上却始终阳光灿烂。大哥说:今天我当你们的向导吧。这让大家欢欣鼓舞,深深感受着潮州人的勤劳、朴实、善良和友好。

(待续)

因为照片无法上传,请朋友们到我博客欣赏。

网址  http://yeping2012.blog.163.com/blog/static/6313418520121025063162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