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银碗里盛雪
一个沉迷于文字的女孩,喜欢到处行走,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乐观与悲观同时出现

唯美的流浪与诗意的栖居——解读三毛自由的灵魂

热度 4已有 2101 次阅读2012-6-2 17:42 # 读后感生活解读, 三毛, 自由, 流浪, 唯美追求

摘要:

她身上寄托着许多人浪迹天涯的梦想——用柔弱的身躯践行自由与浪漫。她代表着人性中理性的另一个极端——感性-真挚-热烈,一生悲喜交加-跌宕起伏,但始终袒露真心,性情所至,敢爱敢恨,至真至美。她的孤独就是她的勇气,带着爱与自由的理想一遍遍出发,行走在路上,找寻心中的信仰——心中渴慕的美与爱的自由。在颠沛流离的路途中用笔编织着现实主义的浪漫花环,快乐的文字中难掩一丝若隐若现的悲伤和孤寂,本文试图从三毛的人生和作品中解读三毛对自由的追求!

 

关键词:解读 三毛 自由 流浪 唯美追求

 

三毛,原名陈懋平(后改名为陈平),汉族,浙江舟山人,于1943326日在重庆黄桷桠出生。6岁随父母去了台湾,在那儿长大,曾就读中国文化大学哲学系。先后留学美国,德国,西班牙,而后在西属撒哈拉沙漠加纳利岛定居六年并与荷西结婚,而后回台在文化大学任教,1984年辞去教职,然后以写作、演讲为重心并走遍千山万水,最后于199114日在医院自杀而亡,年仅四十八岁。三毛是一个虽然已逝的,但在当今文坛仍负盛名的家喻户晓的台湾女作家。她的一生流浪过五十多个国家,是一位带有神秘传奇色彩的孤独而又伟大的作家。她不仅把人生中最美好、最诗意的事物加以定格,还使她的生命淋透了凄清迷茫的雨季,跨过了万水千山,穿越了滚滚红尘,在读者的期待目光里成为永久的文学存在。终其一生寻求着自由和生命的真谛与自我价值的实现,却始终背负着生命的巨大孤独感与漫无边际的感伤。她以及极大的勇气用生命实践与文学创作追求着心中渴慕的美与爱的自由,坚持不停歇的探寻自由的含义和生命的价值所在!

 

对自由无限向往和不懈追求

 

那么所谓的自由是什么呢?让我们来听听名人们是怎么说的吧。

罗素说:荣耀归于身经无数年代战斗的勇猛战士,他们已为我们保有了无价的自由遗产。

孟德斯鸠说:自由不是无限制的自由,自由是一种能做法律许可的任何事的权力。

加缪说:自由应是一个能使自己变得更好的机会。

毕达哥拉斯说:不能制约自己的人,不能称之为自由的人。

歌德说:一个人只要宣称自己是自由的,就会同时感到他是受限制的。如果你敢于宣称自己是受限制的,你就会感到自己是自由的。

裴多菲说: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

而三毛说::“凉鞋真是自由的象征,我跟它相见恨晚,一见钟情,这样的东西踩在脚下,一个人的尊严和自由才真正流露出来。人生自然的态度,生命的享受,竟然因为简简单单的脚下释放,给了我许多书本里得不到的启示。在我的生活里,我就是主角。我是一个像空气一样自由的人,妨碍我心灵自由的时候,绝不妥协。轰轰烈烈的恋爱,舍命的读书。”

三毛父亲陈嗣庆也说:我女儿常说,生命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是否痛快的活过。我想这个说法也就是:确实掌握住人生的意义而生活。在这一点上,我虽然心痛她的燃烧,可是同意。

对于很多人来说,三毛都影响了他们的青春年华。有多少人在追寻着她的足迹,来到沙漠,走过草原;又有多少人在模仿着她的样子,背起背包就远行;但是我想最重要的是她能够从最贫乏的物质中寻找到温情快乐的真正含义,不论何时何地都坚持追求对自由和爱的追求。

三毛曾经说过:“我是一个自由魂。” 喜欢三毛的人往往说不出什么确切的理由,她的文字有一种让读者忘掉自我而入迷的感染力,读她的散文仿佛在与自己的姐姐进行平常的对话一般,没有任何压力。深深蕴藏的悲伤,无边无际的快乐,还有那一瞬间的突然顿悟。

三毛,那个特立独行的女子,与她初识是在一个春日的明媚下午,那时她是个没有穿红衣服却被一头牛追得满街跑的小女孩。从一开始,她那充满传奇色彩的生活经历就成为我对她频频瞩目的原因,那时我刚读初一。那个敢爱敢恨的三毛陪我走过初中那懵懂无知的三年,给了我最初对世界的最美印象,让我相信人世间一切的美好与纯真,对外面的世界充满憧憬心生向往,对文字喜爱不已到疯狂迷恋,更爱上了不停地满世界乱跑,只为了寻找心中那虚无缥缈的自由。

天堂的路,这样近,又那样远,于是我穷尽毕生的力量,一路匍匐前行,只为寻找到你旧日时的温言暖语。当我遇见你,我就知道必然要行走走在时间的洪流中,声势浩大,潮汐暗涌。劫难在掌纹里缓缓展开,冷艳着你的脸,这深情如尘,轻到了自我毁灭,在皑皑白雪般纯洁的灵魂里,如泣如诉。爱,繁华,苍凉,勇气——这是我唯一坚持的矢志不渝。你若未在,我心寂如死灰,泯然无声。岁月潮湿了你我太久太久,久远到连不朽的回忆都早已被替换成年代的末日。世间万物冰冷如炼狱,牵过手便是永久的天堂。天堂在左,地狱在右,为何我仅仅只是路过人间,原来只是为了瞥一眼你镶嵌在滚滚红尘中的身影。是的,我站在红尘滚滚里,念起你,一个大爱的人间的可爱精灵女子———三毛。

你在沙漠的黄昏里慢慢地行走,我却只见到你的头发在风中凌乱的不停飞舞,漂泊在天涯异乡,伸出手却无法够到的坚强,流浪在人间的步履蹒跚里,你所踏足过的土地被风儿一一吹散。谈起爱情,说起生活,笔墨间情意绵绵永无尽,不胜欢喜。可是,我为何只看到你单薄的背影,在人海里沉沉浮浮,悲喜交加,为何你的目光,望向千里,没有一丝停留。找寻了许久,我还是未能能够将你找到,你早就遗忘在那滚滚红尘里。走遍千山万水,抑或在梦里不断寻找,都难得遇见你这般情深不移的女子。如果累了,请你停下你那一直流浪的脚步,靠近这无爱的人间,获取那一丁点儿活着的自由。抱歉,我早就已经深深忘记那个男子的名字。或许,我是极不情愿在你的生命里提及,这已经是乱世了。只有深刻的遗忘,才是对你最深刻的想念。在你离开的流年里,连时钟都故意放慢了脚步,它在召唤你回来,看看这早已面目全非的世界。我在梦里,依旧能够梦见你,孤鸿倩影,妩媚身姿,曼妙迤逦。

可能是我的偏爱吧,那么多的现代女性作家,我偏偏就是执着于她一个,不肯放手。 
   
我想有一首歌时最能代表三毛对自由的渴望的,那就是为六七十年代人所熟知的歌曲《橄榄树》,它出自三毛的手笔。当年这首歌红极一时,这首歌实际上是那个时代的某种投影与写照。

橄榄树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

  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

  为了天空飞翔的小鸟

  为了山间轻流的小溪/为了宽阔的草原

  流浪远方/流浪

  还有还有/为了梦中的橄榄树橄榄树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

这首唱红大江南北的《橄榄树》,不就证明了她的追求自由,向往自由的决心吗?

为爱奔走天涯

司马中原说:“三毛是一朵仰望的云”,彭歌说:“三毛是沙漠的一朵奇葩,痖弦说:“三毛是穿裙子的尤里西斯,晓风说:“三毛是一滴飘落的雨”,而最能打动我的是薇薇夫人说的一句话:“三毛是真正生活着的人!”

生活对于我们或许就是琐碎平常的唠叨,日复一日的单调乏味,而在三毛的笔端下荒凉蛮夷的沙漠却充满了瑰丽色彩,有着光怪陆离的人文风俗和纯真原始的沙漠原居民以及悲壮凄美的落日。在众人疑惑不解的目光和议论声中,她踏上了流浪的征途。从此,她在万里之外的沙漠中居家谋生,同当地人一样忍受着肆虐的狂风、如火的骄阳、无法想象的干燥,同时也感受到了“血红的落日”和日落时充满诗意的苍茫大地。

在异国他乡流浪,远离一切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环境,自己担负起对生活的责任,自己选择自己的前途,一切只听从内心的声音,在于三毛,是在寻找生命的一种突破,她开始走出以前的孤独、忧郁、狭隘的世界,以豁达、开朗、轻松的心态去迎接面对周围的世界。所以她写下了趣味盎然的《撒哈拉的故事》。撒哈拉沙漠里的三毛是演绎她生命传奇的三毛。在三毛和荷西相携度过的6年神仙眷侣岁月中,三毛自由自在的在世界中游玩山水,享受人生,挥洒笔墨,宣泄情感,以自己所能达到的高度,来拓展人生的空间,她所展现的是一个顿悟人生的成熟女性的宽广胸襟和柔美力量。她的真性情释放得淋漓尽致。与荷西甜蜜的爱情、沙漠的壮阔凄美、沙漠人的原始自然纯真,这一切都契合了三毛对生命美的追寻,对世间突破樊篱的自由的向往,是达到自我价值实现的最高峰体验。虽然沙漠条件艰苦异常,物质资源极度匮乏,但在三毛的眼里一切都充满了快乐的色彩。荒凉的沙漠可以变成角落里的天堂,琐碎至极的家务也带有某种创造性的诗意。

三毛说:“生命过程,无论是阳春白雪,青菜豆腐,我都得尝尝是什么滋味,才不枉来走着一趟啊!” 于是她开始有情有义地去爱人,有滋有味的去享受生命,有真有实地去游戏人生。她在认真的生活,全力扮演各种人生角色,同时学会了从最平凡生活中发现美好、有趣的事情,于是有了《白手成家》、《结婚记》、《悬壶济世》等等一系列趣味盎然妙趣横生的故事。为了达到个性自我的完善与自由、爱情的恒久与完美、人性的至善至美,三毛眼光掠过了对社会重大矛盾的捕捉,她更善于于从自我经验世界里感悟人生底蕴、情感价值、人性层次;更侧重表现大自然中的“我”,多元文化景观中的“我”,且具有一种哲理深度和文化品位,从而引发读者思考,乃至引起读者心灵的共鸣,从而激发更多的思考。

万水千山走遍的孤独

经历了数不清的旅行、无尽的流浪、情感路上的坎坷,三毛在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心境上更上一层楼。剧本《滚滚红尘》最能揭示三毛的复杂矛盾和心灵创痛:挚爱与超脱,孤独与从俗,洁身自好与醉生梦死,希望与绝望,在三毛的心里不断厮打着,她期望得到个体与社会的,内在自我与外在自我的和解,她试图超越繁忙工作背后刻骨的孤独,她忍受着社会施加在她身上“完美女人”的种种压力。“明日,是一个不能也无法逃避的东西,我没有退路。”在无可逃避之下,她试图将心灵交给自然,求得心理的宁静,检验心灵的韧度:“我脱离了那一栋栋方盒子,把自己交给了森林,湖泊……”(《银湖之滨-今生》)当生与死,著书立说与消极归隐等矛盾冲突到了一种绝境再也无法解脱时,三毛还是无奈的选择了死亡。这个异乡的赌徒,用自己死亡赌赢了世人对三毛永远的崇敬与怀念。

实际上,三毛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孤独的。这种孤独或是无从倾诉的苦闷(如《闹学记-求婚》中三毛收获情书在父母家中高声朗读却无人应答关注);或是无伴无侣的寂寞(如《背影》中三毛感叹“寂寞如影,寂寞如随”;《梦》里《明日又天涯》中的苦闷“在任何一个星座上,都找不到心里呼唤的名字”;成名之后为公众认可的三毛更是倍感孤独(在电影《滚滚红尘》拍摄之后与林青霞、秦汉的留影中,三毛也会是落落寡欢的样子)

三毛的一生无论是人生还是写作都处在梦幻的边缘,如幻如梦,亦假亦真。她让自己跌入自己构筑的世界,随时都可能会壮烈而浪漫的自我了结,并有可能以为自己会如星空般永恒,蝴蝶一样美丽。她一生都在追寻永恒,不放弃梦幻,不回避死亡,不停歇对生命意义的追寻:生活在这样一个文化交融冲突的时代,怎样才能获得理想人格?在这样一个价值纷乱的世界,怎样才能实现自我?三毛用自己的一生回答了这个问题,那就是对生命的无比真诚,对梦想的执着不悔。带着人类内心追求完美与真挚的憧憬,带着能极端忍受痛苦的灵魂和极大勇气,她把自己整个生命投入到探索生命的真谛中,担当了生的辉煌与困顿,承受了死的勇气与寂寞,揭示了生命难以承受之重,也揭示了在生命追求与反抗中的快乐。终于,她以独特的终极性生命体验达到了自我生命的极致,她的人生价值便在追梦中完美实现了。

 

这就是你跌宕起伏的一生。不需任何装饰,就早已五彩斑斓,绚丽多姿。
   
真诚如你,善良如你,敢爱敢恨如你,不辱此生。你有这样的至真至美的性情,死亡不足畏惧。它见证你了一生最好的时光,便足矣让我为之庆幸。人间烟火,不过万般琐碎。我想,你一定看到我了。你从床榻走下,嘴角挂着淡淡的微笑,手指间香烟弥漫,满目哀伤。你离开多久了,你可记得,荼靡花开了一季,却输尽了一生一世。你太冷然了,是太冷了,是太了然。你幻灭了爱情的舞蹈,已是深夜。请你好好休息,来生好好善待自己。但愿今夜,有你喜欢的一杯热咖啡,一本好书。

虽然你就是这么的不靠谱的一个女人:你叛逆,敏感,感性,真挚,热烈,勇敢,善良,敢爱敢恨,特立独行……你是个平凡普通的人,却有着一颗超凡卓越的心,做着不简单的事;你是孤独寂寞的,但灵魂却在自由的跳舞;你懂得生活,热爱生活,让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充满诗意,羡煞旁人。

是你激发了我心底对自由的无限向往,热衷于不停地行走;是你让我懂得活着就要听从自己的内心声音,做自己命运的主角;是你让我觉得生活是如此的精彩有趣,世界是如此的纯真美好!

就以你的《梦里花落知多少》作结:

记得当时年纪小
你爱谈天我爱笑
有一回坐在桃树下
风在林稍鸟儿在叫
不知怎样你睡着了
梦里花落知多少

 

参考文献:


                             1.
三毛《撒哈拉的故事》《梦里花落知多少》

                                 《雨季不再来》《万水千山走遍》剧本 《滚滚红尘》

2.百度百科

3.百度文库

  4.维普资讯网

                      5.豆瓣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