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云中莳草人
问我所习,相机毛笔。问我所需,布衣斗米。莳草养花,雕虫小技。观河识山,旅游健体。

十年农场生活琐记(四)

热度 5已有 649 次阅读2011-6-15 17:16 # 农场记事

十年农场生活琐记(四)——农田劳作

1970年春节过后,营长(解放军营级干部,现已离休,在内蒙乌海)找我谈话,要我当班长。哈哈,我当官了!但这个班长是天底下最小最苦的官!我也就开始了在农田劳作的磨难。我们班共有10人,其中8人是我们一起去农场的同学,另外2人是淮安知青。当时,各种任务都是以班为单位分配的。如,开大批判小评论会,每班一人发言;文艺会演(唱毛主席语录歌而已)每班一个节目。关键是农活任务也是以班分配的。我们班里8位同学中3位才初中毕业,17岁左右,分配任务只按人数不管年龄,小同学完不成,先完成的同学会主动帮忙完成。要全班完成任务,班长得带头。

我们连队种棉花。棉花从出苗开始一直到拨棉花梗结束,总有干不完的活。

一出棉花苗就得间苗,就是将苗的间距控制在7-8公分,而一般锄头至少宽15公分,用不上,所以拣较为壮实的苗留着,弱苗只能靠人用手拨掉。农场的田都是南北长1公里,东西宽500米的条田,从东往西编上号。安排任务,连长就讲在几号田干何活即可。一般每人每天的任务是间8行,也就是一次双手两边可间苗两行,上午一个来回间4行,下午也是如此。要知道,一天深弯着腰走4公里路,老职工都吃不消更何况我们初来乍到的学生。为了既完成任务又克服腰酸,我们只能跪着爬行。开始,我用护膝保护膝盖。但一个护膝一天不到就坏了,成本太大,不能用。后来有同学将破衣叠好,再用线纳在一起,然后绑在膝盖上,确是管用,很快在同学中推广,连得老职工也用上了。虽然膝盖有了保护,但连着几天每天要跪行4公里,到收工时,膝盖都直不起来了,要在田边坐上半小时,让膝盖慢慢伸直,才能恢复走路。为此,我被留下了外伤性关节僵硬的后遗症。

夏天,是棉花摘心打叉的时候。所谓摘心,就是为了防止棉花长得过高,将棉花的顶心摘去。至于打叉,就是将没有长花蕾的叉枝打掉,以保证有花蕾的棉花长好。这是保证产量的关键。这时,棉花已经长到1米多高,虽是烈日当头,我们还得钻到不透风的田里。我们下田没有多少时候,衣服已被汗水湿透。所以,我们后来就改变作息时间,清早5点就下田,干到10点回来,下午4点再去,做到晚上7点。即便如此,我们身上还是晒脱掉好几层皮。这可能就是要我们所谓的脱胎换骨吧!

棉花收摘结束后,要将棉花梗从地里连根拨起,否则要影响下茬农作物的耕作。一般棉花梗地上部分高1米到1.5米,地下部分深约4050公分。苏北的冬天比苏州要早而冷,到10月下旬已是北风呼啸,土地封冻。我们用#6圆钢作成“?”形的钩子,钩子柄上有一个圆圈,拴上苎麻搓的绳子,绳的另一头绑在腰上,弯下腰用钩子钩住棉花梗的下部,借用腰部力量将棉花梗拨出。由于土冻,往往要多次弯腰才能将棉花梗拨起来。冬天我们虽然穿着厚棉衣,但几天下来,腰部还是被麻绳勒出血印来。

拨起的棉花梗还要抬出农田。为了多运少跑,我们首先得挑最长的扁担,然后将摞得比人还高的棉花梗捆紧,再把扁担从棉花梗垛离地三分之二处插入。前后两人,喊着号子,抬上肩,起步走。因棉花梗垛太大,后面的同学看不到田埂,前面的同学要引路。前面的喊:跨沟了,后面的应:知道啦。如此这般,反复多次,一趟走上56里路才能运到连队。肩上虽有厚厚的护肩,第一天下来肩被磨破出的血已干并和衣服粘在一起。第二天还得坚持去,扁担放在肩上,真是刺骨的痛啊!待到棉花梗全部运完时,肩膀已不痛了,反而长出一个肉疙瘩。

这仅是种棉花的磨难,是我们所受锻炼的很小一部分。要知更多的磨难,请候下次详述。

1970年春节过后,营长(解放军营级干部,现已离休,在内蒙乌海)找我谈话,要我当班长。哈哈,我当官了!但这个班长是天底下最小最苦的官!我也就开始了在农田劳作的磨难。我们班共有10人,其中8人是我们一起去农场的同学,另外2人是淮安知青。当时,各种任务都是以班为单位分配的。如,开大批判小评论会,每班一人发言;文艺会演(唱毛主席语录歌而已)每班一个节目。关键是农活任务也是以班分配的。我们班里8位同学中3位才初中毕业,17岁左右,分配任务只按人数不管年龄,小同学完不成,先完成的同学会主动帮忙完成。要全班完成任务,班长得带头。

我们连队种棉花。棉花从出苗开始一直到拨棉花梗结束,总有干不完的活。

一出棉花苗就得间苗,就是将苗的间距控制在7-8公分,而一般锄头至少宽15公分,用不上,所以拣较为壮实的苗留着,弱苗只能靠人用手拨掉。农场的田都是南北长1公里,东西宽500米的条田,从东往西编上号。安排任务,连长就讲在几号田干何活即可。一般每人每天的任务是间8行,也就是一次双手两边可间苗两行,上午一个来回间4行,下午也是如此。要知道,一天深弯着腰走4公里路,老职工都吃不消更何况我们初来乍到的学生。为了既完成任务又克服腰酸,我们只能跪着爬行。开始,我用护膝保护膝盖。但一个护膝一天不到就坏了,成本太大,不能用。后来有同学将破衣叠好,再用线纳在一起,然后绑在膝盖上,确是管用,很快在同学中推广,连得老职工也用上了。虽然膝盖有了保护,但连着几天每天要跪行4公里,到收工时,膝盖都直不起来了,要在田边坐上半小时,让膝盖慢慢伸直,才能恢复走路。为此,我被留下了外伤性关节僵硬的后遗症。

夏天,是棉花摘心打叉的时候。所谓摘心,就是为了防止棉花长得过高,将棉花的顶心摘去。至于打叉,就是将没有长花蕾的叉枝打掉,以保证有花蕾的棉花长好。这是保证产量的关键。这时,棉花已经长到1米多高,虽是烈日当头,我们还得钻到不透风的田里。我们下田没有多少时候,衣服已被汗水湿透。所以,我们后来就改变作息时间,清早5点就下田,干到10点回来,下午4点再去,做到晚上7点。即便如此,我们身上还是晒脱掉好几层皮。这可能就是要我们所谓的脱胎换骨吧!

棉花收摘结束后,要将棉花梗从地里连根拨起,否则要影响下茬农作物的耕作。一般棉花梗地上部分高1米到1.5米,地下部分深约4050公分。苏北的冬天比苏州要早而冷,到10月下旬已是北风呼啸,土地封冻。我们用#6圆钢作成“?”形的钩子,钩子柄上有一个圆圈,拴上苎麻搓的绳子,绳的另一头绑在腰上,弯下腰用钩子钩住棉花梗的下部,借用腰部力量将棉花梗拨出。由于土冻,往往要多次弯腰才能将棉花梗拨起来。冬天我们虽然穿着厚棉衣,但几天下来,腰部还是被麻绳勒出血印来。

拨起的棉花梗还要抬出农田。为了多运少跑,我们首先得挑最长的扁担,然后将摞得比人还高的棉花梗捆紧,再把扁担从棉花梗垛离地三分之二处插入。前后两人,喊着号子,抬上肩,起步走。因棉花梗垛太大,后面的同学看不到田埂,前面的同学要引路。前面的喊:跨沟了,后面的应:知道啦。如此这般,反复多次,一趟走上56里路才能运到连队。肩上虽有厚厚的护肩,第一天下来肩被磨破出的血已干并和衣服粘在一起。第二天还得坚持去,扁担放在肩上,真是刺骨的痛啊!待到棉花梗全部运完时,肩膀已不痛了,反而长出一个肉疙瘩。

这仅是种棉花的磨难,是我们所受锻炼的很小一部分。要知更多的磨难,请候下次详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