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云中莳草人
问我所习,相机毛笔。问我所需,布衣斗米。莳草养花,雕虫小技。观河识山,旅游健体。

十年农场生活琐记(三)

热度 5已有 652 次阅读2011-6-15 17:17 # 农场记事

十年农场生活琐记(三)——初来乍到

为何去农场,到农场干什么?当时一片茫然。根本没有作好所谓扎根农场干革命的思想准备。似乎如同在读书时,农忙下乡干个十天半月就要回家一般。

乘了四天四夜的轮船,到达目的地苏北响水县是1969328日。上得岸来,倒吸一口冷气,真是举目无“青”啊!一眼望去,只见白茫茫一片的盐碱地上,稀稀拉拉摇弋着泛着暗红色的野草,后得知学名叫盐蒿,为盐碱地上的特产。砍下后只能作柴烧。耳边呼呼阵风寒号,直钻到骨,真正领教了何谓刺骨寒风,孤怜怜的草房似乎就要被刮倒。这是老天给我们的见面礼还是下马威?在这种地方呆上一天心就发寒,哪知我一干却是十年!

先前阶段,主要是组织学习。由老职工对我们这批接受再教育者进行所谓的忆苦思甜教育。我们去老工人家走访,家里只有铁锅和切菜刀是买的,其余家具都是自产自销。用芦苇编成40公分宽的长约数米的席状物,再将它卷起,形成圆柱体,然后用草绳捆住,权作凳子。他们的床更为离奇,用两根2米左右长和两根1米半左右长的树杆,捆成矩形状,然后用苎麻搓成的绳子,在中间横七竖八地作成网状,四角用泥坯垫高,这样一张“床”就成功了。我们不能理解的是,如眼前生活已算“甜”,那么比现在还苦的生活到底如何?听后没印象,想象又没基础。我们以会,他们目前就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最困扰的是,还要我们写心得体会,小组讨论、大会交流。到大会交流发言时出问题了,同学们将“苦”描述得与农场当前一般,将“甜”说成如我们城里生活。引得当地职工两眼发直。使得年青职工及小孩围着我们转,我们就给些带去的小物品。一位同学将带去的橘子给小孩,他们从没见过这种水果,没剥皮拿起就啃,直叫不好吃。引得同学大笑。这下军宣队乱了方寸,讲知青反而对农工进行资产阶级思想腐蚀,是阶级斗争新动向!好得“法不执众”,最后整个为期三个月所谓的忆苦思甜教育也就不了了之。

接下,就要参加农业劳动。我有幸被安排负责出“大批判专栏”,不用下田劳苦。交给我的任务是每半月更换一期紧跟中央精神的专栏。一个版面共需12整张纸。我只要将报上的文章剪辑誊写,再画上革命内容的报头,写上突出显眼的标题。整版两边写上对联(只要附会政治需要,不管工整和平仄),顶上再加上一条革命口号作为横批。每期如此,彼有特色。引得好事领导到我们连队开现场会。我也窃喜了一阵。这样混过了半年。

一晃春节来临。为响应号召:与贫下中农一同过革命化的春节,绝大多数同学都没回家。团部毛泽东思想宣传队下到连队演出,演员都是当地职工,演出水平不敢恭维。演出还没过半,同学纷纷离座,到演出结束,只是老职工和小孩在场。而歌声和各种乐器声从知青宿舍里传出,带领宣传队的宣传部领导大为惊喜。而后,我们连队有8位同学调到团部宣传队,脱离了劳作的苦海。

他们脱离了苦海,而我却下了苦海。要知到底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