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秋之韵 于 2013-10-21 11:25 编辑
于家石头村,一部用石头抒写的村落史诗
这是一片石头的天地,也是一部石头抒写的家族史诗。这个建于明朝成化年间,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的村落,位于太行八径之一的井径,坐落在连绵起伏的太行山深处,离现今的井陉县城微水镇约十五公里。 这是一个奇特的石头王国,整个村庄全以石头建造,石楼石阁、石房石院、石桌石凳、石磨石碾、石街石巷、石桥石栏,就是路也是古老的石头铺就。这是一个石头抒写风情的村落。站在村口望过去,只见幽长的石道弯曲绵长,石道边上是一栋栋百年孤独的老屋。那些石墙、石阶、石窗和石刻,仿佛都在述说着一个个古老的故事。村口有一座清凉阁,是最好的观景台,也是初识石头村的第一扇窗户。在这里,你会看到于家人人事昌盛成败的过往。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是明代著名政治家、民族英雄于谦所写的一首流传甚广的言志诗《石灰吟》。这首诗表达了于谦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然而他却在英宗复辟后,石亨等诬其谋立襄王之子,被杀。其子于有道携家眷秘密迁居于这旷野深山隐居。当时这里荒无人烟,于家人“与木石居,与鹿逐游”,以顽强的精神,艰苦创业,开拓生活。他们依靠这漫山石头,开一方乡土,繁衍生息,由几户人家,发展到一个石头村落。目前,这个石头村已有1600多口人,繁衍至今24代,村里人95%以上是于姓。“清凉阁”是 石头村的代表建筑。它是于姓之人一个人历时16年建造的,不打地基不用粘合,就着各种形状、大小的石头累积而成却数百年不倒。这是一个三层建筑,原意建造九层,可以远眺京城,望到祖先。二层修完后因病过世,他的后代为了长辈的遗愿建造了第三层。站在清凉阁放眼村内,是一眼望不到边的白花花的石房石屋,门与门相对,户与户相连,整个村落布局规范,错落有致。
从清凉阁下来,我穿村而过,脚下的石板路粗砾不平,似有时光留下的痕迹。淡去了几百年拓荒的凄凉、乱世群雄的纷争,眼前这些古朴典雅的石头四合楼院,造型精美的八角莲花石亭、三面皆石的明清石街、石头生活器具,浓厚的宗族文化,能使所有有缘邂逅的人在这种大家族绵长庄严的历练笼罩下沉浸其中,沉思良久。那就是开拓生活的精神与韧力,无论在怎样的优越中都不能遗失掉。走进一座四合院,只有老人在坚守,儿辈孙辈已迁出村外,站在门口环顾,古朴的石墙,迷离的窑洞式住房,沉寂的石桌石凳,与其说是在看一座深院老宅,不如说是在翻读这老宅主人的故事,感受他们不朽的大家风范。
苍山寂静,年复一年,黄土地上的玉米收了一季又一季,石头村就在这样清幽恬静的日子中流过历史,流过风雨,无声的诉说着往事的变迁,诉说着民族英雄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