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我思念的地方——齐齐哈尔查哈阳

马上注册,加入互助游,结识全国各地朋友,更深度的去旅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北京老马识途 于 2011-12-11 23:29 编辑

      我祖籍山东,在北京生人,大部分时间也是在北京度过。但是由于工作性质和自己的爱好,我走过不少地方,但是最值得记忆和回味的地方,而且生活过一段时间的,也只有那么三四处。我就侃侃那些印象最为深刻的几个地方,且为与大家闲聊吧。

     1969年正是文革如火如荼的时期,为了解决城市人口的就业问题毛泽东发出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我也被这上山下乡的洪流裹胁到黑龙江农村。我所到的是位于松嫩平原的查哈阳农场,当时按兵团编制是55团15连,现在已经恢复原来的名称,叫海洋农场一队。现在不少当年的知青回忆,生活艰苦,命运多舛,经历真有些悲壮的味道,可我和大家的感受不一样,到了农村,真有些放松的感觉。当时作为文化大革命的策源地北京,政治气氛和日常生活气氛真有山雨欲来的劲头。别说那些“革命对象”日子不好过,就连我们这些应届毕业生,因为中央一再发出号召,下乡“很有必要”,再加上“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的催促,当时我心里真不好过。自己的前途和理想,感到无限的渺茫和无奈,最后只好选择下乡。

     我们是1969年9月26日离开北京的,28日到达齐齐哈尔的北面查哈阳农场。这也是当局为了迎接建国20周年所做的努力。我们这些在国庆前被“清理”出北京的人来说,心里充满了惆怅。可是对于我来说,还有一种解脱。我一直是个不安于现状的人,在北京那种高压的政治气氛和惴惴不安的心情,来到这里反倒踏实许多了。

    兵团连队的生活,比我想象的要好的多,起码两排崭新的红色砖房是专门为我们准备的。那绿色的搪瓷瓦顶,在夕阳的余晖中那么漂亮,有一股俄罗斯式的情调,这是在中原地区不可能看到的。过去在普希金的童话中读到的壁炉,在这里由“火墙”取代。火炕的灶口里窜出的火舌,夹杂着青蒿的香气,也带来农场老职工对我们刚来到这里的年轻人的关怀。啊,这里就是我今后生活一生的地方,这里一切都是那么宽广,从城里来到这里,就像在看一场场面宏大的宽银幕电影。我喜欢那一排排白杨树,我喜欢那黑土地。此刻虽然远离亲人,但是想一想,亲人们知道你在这样的环境里,不也会感到慰籍吗?我下车收拾好行囊,赶紧就写了一封家信,第一时间跑到2公里以外的“邮电所”,把信交给了“邮递员”,他有些诧异了。呵呵,现在回想起他当时的眼光,我都感觉的好笑,我那急促的样子,就像记者抢新闻一样。后来才知道,这里的邮班,要三四天一趟呢。即使交给他,可能也要在他的邮包里压好几天。

    我对这里一切都那麽好奇,有的老职工还住在“马架”里。所谓的马架实际就是尖顶的农舍,不过门窗都是在山墙一侧开。厚厚的墙壁和屋顶,在黑龙江冬季零下四十度的寒夜,在北风呼号和深深的积雪中,显得那么宁静和安逸。如果要是有人来访,不光听到村子里的狗叫,还有那吱吱的积雪声。东北人透着那份豪气,一开门,房里的一股热气扑面而来。准把你让上炕,把烧的最热的炕头让给你,还给你递过来一只装好上等好烟叶的大烟袋。

    我在学校时多次下乡夏收,干点农活还算不差。这里的夏收就不一样了。因为种的小麦面积大,又要赶季节,抢在雨季来临之前要把小麦收完,所以麦收主要靠机器。那是一种体积颇大的“康拜因”(联合收割机),由54马力的东方红拖拉机拖动,一面收割小麦,一面就把麦草和粮食分隔开了。管理草车可不是轻松的事情,要把麦草摊匀,又要装实,只有这样下一道工序才能把麦草运出来。管理草车本来是四个人干的活,两个人一组,两组轮换作业。可是我却想了个办法,我和另一个小伙子包了,结果节省了劳动力,提高了效率。

    最爽的是拖拉机转一圈要一个多小时,开始的时候我还在麦草垛里闲躺着,突然看到离麦田不远的河里水流清澈,干脆脱了衣服就游泳吧,反正周围几公里一个人也没有,这可是最好的“天体浴场”,只不过一下水把藏在岸边芦苇里的野鸭子惊动了,“扑棱扑棱”飞起来。

    我那时候饭量可真大,一顿饭有时要吃7个馒头,馒头是用筷子串成串,这样拿着方便,再来一碗食堂里最好的炒菜“溜肉片”。这个溜肉片可真不敢恭维,吃起来净是白菜片。就是这样,有一年冬季我回北京,头戴着狗皮帽子,满脸通红,街坊二大妈见了说,赫,你们在东北净吃什么呀,胖得都圆啦。

    我在青春时期,应该是人生最美好的阶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虽然有些青涩,但绝不是没有意义的。

原载:老马识途的博客   blog sina.com./laomashitu121




参与人数 2人品 +6 收起 理由
爱心水 + 1 同龄人心中的故事
上海老马 + 5 同是黑龙江兵团知青的兄弟过来顶一下。。。.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人品 +6

很好: 5.0
2011-12-14 21:23
很好: 5
赞! 
2011-12-12 19:43
赞一个! 
#互助游#公众微信号,可微信搜索账号 huzhuyounet 关注
齐齐哈尔查哈阳,第一次知道这个地方呢!

但你说的一顿饭吃7个馒头,太佩服了,不知道你那个馒头是小馒头还是大馒头,反正我以前一顿饭吃过两个大馒头,一个估计能抵上现在4个馒头,现在不行了,哈哈。。。都吃得很少了!
2011-12-12 01:20:43
2011-12-14 10:54
谢谢小飞的关注和鼓励。要是说起馒头,北方农村当然是吃大的了。那时候粮食供应要定量,一般一个馒头收取2两粮票。一顿饭吃七个馒头,也就是一顿饭要吃一斤四两粮食,在城市里可供不起,因为那时候一个人的一月才供应  详情 回复
2011-12-12 16:02
俺很清楚这个地方!相比俺们那旮瘩新组建的‘建三江’第6师61团;老马识途大哥的‘查哈阳’地盘当时叫“老团”,生活和生产条件比俺们好得多啦。。。。。。。。至于吃馒头;老哥还不  详情 回复
@马小飞 个人微信号 huzhuinn
青春时期——人生最美好的阶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虽然有些青涩,但绝不是没有意义的。
{:soso_e179:}{:soso_e179:}
2011-12-12 03:15:30
2011-12-14 11:48
谢谢关注,正像你所说的那样,我们年轻时候都有很多值得回味的东西。 
居住河南省漯河市长江路碧桂新苑
[我在青春时期,应该是人生最美好的阶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虽然有些青涩,但绝不是没有意义的
    那个时代是无奈的,但收获很大。/color]
2011-12-12 06:51:26
2011-12-14 11:50
谢谢龙鱼的关注,我们这辈人经过了许许多多值得回味的事情。 
旅游是我的爱好,交友是缘分,分享美好快乐是目的。
世界真大,那个地方我还没听说过
2011-12-12 07:30:38
2011-12-14 11:52
呵呵呵,打开地图,先找到齐齐哈尔,再往西北方向找。查哈阳属于甘南县,算是齐齐哈尔的郊区了。 
2011-12-12 16:21
世界确实很大;你以后过来听吧。。。。。。。  详情 回复
#互助游#公众微信号,可微信搜索账号 huzhuyounet 关注
{:soso_e113:}鹤乡人民欢迎你!
2011-12-12 07:56:07
2011-12-14 11:53
谢谢你们,有机会再去。 
#互助游#公众微信号,可微信搜索账号 huzhuyounet 关注
齐齐哈尔,真是个亲切的名字~那里有我从幼儿园到小学断断续续六年的记忆
不知道查哈阳在哪里,只知道齐齐哈尔有个龙华区,我去过龙华公园。。。我在那里的学校叫做二马路小学,应该就在二马路上吧。那大马路在哪儿呢?
2011-12-12 08:27:10
很好: 5.0
2011-12-15 11:38
完了完了,都记混了。。。酒糟味也没印象,说不定我小时候还没有那个酒厂呢?印象最深的就是部队的两个大区,隔了一条马路,两边都有战士站岗。。。应该都变了吧。。。 
2011-12-15 07:50
在二马路小学上学一定天天能闻到北大仓酒厂的酒糟味儿喽。应该不是大马路,应该叫一马路,该是火车站对着的那条街。现在应该叫龙华路的。百花园市场、第一百货、联营商场等等都在这条路上。 
2011-12-15 07:47
很好: 5
那是龙沙区,不是龙华区,嘻嘻。 
2011-12-14 18:38
那时候我跟着父母在部队生活。虽然年纪很小,还是记得很多关于东北的趣事 :) 
2011-12-14 11:56
查哈阳属于甘南县,在齐市的西北面。它也是东北四大灌区之一,在当地非常有名。主产水稻。 
新功能尝试中~~
难忘再教育的日子!{:soso__17563798917664904561_1:}
2011-12-12 10:28:40
2011-12-14 21:22
其实,再教育对于个人而言,还是很有收获的。  详情 回复
2011-12-14 11:56
是呀。再教育今天看来只是一种说辞。 
#互助游#公众微信号,可微信搜索账号 huzhuyounet 关注
2003年的夏天在杭州火车站问售票员当天开最远的火车是到哪里,结果是杭州到齐齐哈尔,坐了一天两夜才到那里,还去了大庆,背了一袋甜瓜回浙江,那里的甜瓜很好吃。
2011-12-12 11:23:13
2011-12-14 13:24
是的,这也是一种很随性的旅行方式。 
2011-12-14 11:59
你这样的旅行真有趣,选择最。。。,看来也是一种方式。 
去远方,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
你好!北大荒的战友,我是6师62团,在佳木斯建三江。
2011-12-12 12:50:16
很好: 5.0
2011-12-15 16:50
28连是我团新建的连队。 
2011-12-15 13:47
61团有22连!我很熟悉,不知是否战友?62团有个28连就在我们连队500处前方;因为双方开荒时争抢地盘所以2家挨得很近,开始还打架后来就成了好邻居。。。。。。 
2011-12-15 12:29
我团没有22连,只有21连和24连。 
2011-12-15 07:54
很好: 5
我姐姐当时也在建三江六师,几团我就不记得了,印象中只记得是二十二连。小时候家里有一个大的搪瓷缸子上印着的。 
2011-12-14 12:00
六师算前线了吧,我们是大后方。 
2011-12-12 17:36
你那个团当时叫“红卫团”对吗?后来改成“红卫农场”,前年俺专门辞职以后去原来6师的地界里转悠了2个月,最后是逃出来的;天天被热情的老战友灌得烂醉。。。。。。  详情 回复
#互助游#公众微信号,可微信搜索账号 huzhuyounet 关注
饶远进 发表于 2011-12-12 11:23
2003年的夏天在杭州火车站问售票员当天开最远的火车是到哪里,结果是杭州到齐齐哈尔,坐了一天两夜才到那里 ...

已经很快啦,记得当初我坐火车要两天两夜呢。下了车在平地上待了一天还会恍惚地感觉脚下颠簸
2011-12-12 12:59:09
2011-12-14 12:08
呵呵呵,说起来很有趣,有个笑话,说一个老农民第二次坐火车,是一趟快车,下了车就琢磨,这次在车上坐的时间少,怎么价钱还贵呢。他一直为此耿耿于怀。 
2011-12-12 15:55
你自己是车车,下了车还会恍惚地感觉脚下颠簸呀? 有时间了,事隔多年后再重回旧地,感觉会很妙哦。 
新功能尝试中~~
你自己是车车,下了车还会恍惚地感觉脚下颠簸呀?
有时间了,事隔多年后再重回旧地,感觉会很妙哦。
2011-12-12 14:30:46
2011-12-12 21:03
很想再去故地重游,还没找到合适的机会呢 
去远方,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
马小飞 发表于 2011-12-12 01:20
齐齐哈尔查哈阳,第一次知道这个地方呢!

但你说的一顿饭吃7个馒头,太佩服了,不知道你那个馒头是小馒头 ...

{:soso__8469516379570084919_2:}俺很清楚这个地方!相比俺们那旮瘩新组建的‘建三江’第6师61团;老马识途大哥的‘查哈阳’地盘当时叫“老团”,生活和生产条件比俺们好得多啦。。。。。。。。至于吃馒头;老哥还不是俺的对手!俺最高纪录一顿吃了12个菜包子!
2011-12-12 16:02:46
2011-12-14 18:51
现在上海的所谓“大包”都缩水了!直径和厚度都今非昔比;俺顶多吃2个。。。。。。 
2011-12-14 13:12
老马大哥:说起饭量还有趣事儿——1973年俺们回上海探亲,那年月的“春运”拥挤程度不是现在所能想象的;成千上万的知青像候鸟一样都要在大年三十赶回老家;路途上的艰难险阻远超现在  详情 回复
2011-12-14 12:46
哈哈,当时是小伙子胃口大滴! 
2011-12-14 12:11
呵呵呵,你真能吃呀。现在呢? 
#互助游#公众微信号,可微信搜索账号 huzhuyounet 关注
蓝方思 发表于 2011-12-12 07:30
世界真大,那个地方我还没听说过

{:soso__17655308045684459008_4:}世界确实很大;你以后过来听吧。。。。。。。
2011-12-12 16:21:13
2011-12-12 16:22
一辈子很长,时间是有的  详情 回复
#互助游#公众微信号,可微信搜索账号 huzhuyounet 关注
上海老马 发表于 2011-12-12 16:21
世界确实很大;你以后过来听吧。。。。。。。

一辈子很长,时间是有的
2011-12-12 16:22:41
#互助游#公众微信号,可微信搜索账号 huzhuyounet 关注
{:soso__8469516379570084919_2:}这要命的火炕可把俺们害苦啦!烧的不热吧晚上冻得直打哆嗦;烧的太热了又会把棉被烤着火了!曾有一个天津知青白天干活太累一头倒下睡的太死;竟然连被子烧着了都不知道!等别人发现焦味道混合着异味儿才发现这哥们儿的屁股已经2度烧伤了!于是俺们马上用拖拉机送他去60公里以外的团部医院,这可是冒着零下30多度严寒的深夜里啊。。。。。。。
2011-12-12 17:14:58
2011-12-14 12:12
呵呵呵,看来你这哥们是属猴子的。 
#互助游#公众微信号,可微信搜索账号 huzhuyounet 关注
军垦战士 发表于 2011-12-12 12:50
你好!北大荒的战友,我是6师62团,在佳木斯建三江。

{:soso__8469516379570084919_2:}你那个团当时叫“红卫团”对吗?后来改成“红卫农场”,前年俺专门辞职以后去原来6师的地界里转悠了2个月,最后是逃出来的;天天被热情的老战友灌得烂醉。。。。。。
2011-12-12 17:36:48
2011-12-14 21:03
好的哥哥!俺顶多过2年又会想回去的。。。。。。 
2011-12-14 12:13
啥时候一起回去看看去,到时候可要记住叫上我呀。 
2011-12-12 19:42
是的,现在叫红卫农场。你61团叫创业农场,我们是邻居。 
#互助游#公众微信号,可微信搜索账号 huzhuyounet 关注
马小飞 发表于 2011-12-12 01:20
齐齐哈尔查哈阳,第一次知道这个地方呢!

但你说的一顿饭吃7个馒头,太佩服了,不知道你那个馒头是小馒头 ...

谢谢小飞的关注和鼓励。要是说起馒头,北方农村当然是吃大的了。那时候粮食供应要定量,一般一个馒头收取2两粮票。一顿饭吃七个馒头,也就是一顿饭要吃一斤四两粮食,在城市里可供不起,因为那时候一个人的一月才供应30斤粮食。只有在我们黑龙江农村,才能吃得饱,不过也说明那时候年轻,饭量大,劳动强度也高。
2011-12-14 10:54:15
2011-12-14 11:46
哈哈,那你吃得确实不是一般的多呢;话说那个时候的人的饭量都很厉害呢!  详情 回复
#互助游#公众微信号,可微信搜索账号 huzhuyounet 关注
北京老马识途 发表于 2011-12-14 10:54
谢谢小飞的关注和鼓励。要是说起馒头,北方农村当然是吃大的了。那时候粮食供应要定量,一般一个馒头收取 ...

哈哈,那你吃得确实不是一般的多呢;话说那个时候的人的饭量都很厉害呢!
2011-12-14 11:46:58
@马小飞 个人微信号 huzhuinn
上海老马 发表于 2011-12-12 16:02
俺很清楚这个地方!相比俺们那旮瘩新组建的‘建三江’第6师61团;老马识 ...

{:soso__7861047636102491116_2:}老马大哥:说起饭量还有趣事儿——1973年俺们回上海探亲,那年月的“春运”拥挤程度不是现在所能想象的;成千上万的知青像候鸟一样都要在大年三十赶回老家;路途上的艰难险阻远超现在的农民工兄弟姐妹们!从连队先冒着零下30多度的严寒坐敞蓬拖拉机到团部(60公里),再搭乘敞篷卡车到福利屯车站100多公里(集贤县双鸭山市附近,火车的终点),到下车时没有冻死也都不会走路了;如果火车票卖完了就集体睡在候车室等明天的火车,所以车站码头经常能看见一片一片的“国防绿”如潮水般涌动。。。。。。记得那年在沈阳站前饭店吃饭——大米饭!对于在兵团吃了几年馒头、窝窝头的上海知青简直就是久旱逢甘霖!于是不管男女都埋头大吃特吃,结果菜还没有上来饭已经吃饱了!只见一叠碗堆在桌上;谁也记不清自己吃几碗,最后按碗点数埋单:人均1.5市斤!也许是东北大米太好吃?!
2011-12-14 13:12:51
2012-1-1 23:45
呵呵呵,老弟的连队没有米饭吃对于上海人来说太残酷了。我们那里有大米,所以随时都能吃。夏天有时候道路翻浆,牛奶运不出去,就用牛奶焖米饭,那才叫好吃呢,油光光的,还有一种奶香味。 
2011-12-27 19:53
真是生活快乐过啊,感动!  详情 回复
2011-12-14 18:36
哈哈,那时候的艰苦,回忆起来可都是开心呢 
#互助游#公众微信号,可微信搜索账号 huzhuyounet 关注
{:soso__18362494887417883363_1:}话说俺们的总书记前不久说过一句非常实在的至理名言:“不折腾”。这话真说到咱心坎里了!
当年在兵团的知青小的16、7岁;大的23、4岁,正是精力过剩、四肢发达的的群体(现在爱称SB青年)毛老人家一再号召“要准备打仗”。于是军区也不知从哪里弄来了老掉牙的1944式步枪、冲锋枪,无后坐力炮,愣把这些穿着无军衔绿军装的“兵团战士”给武装起来了!这下可好——白天干活已经累死累活,有些人吃完饭不洗脸不洗脚倒在炕上就呼呼大睡(那年月宿舍里的臭脚丫子味儿是一大特色)但是一到半夜里换岗放哨可是爬起来比谁都快!明明是身处生产连队可是还老盼望着轮到自己站岗时能抓个“苏修特务”。。。。。。如果碰上连队领导是个“军迷”还会闹几次半夜紧急集合,嘿嘿!您就瞧热闹吧;穿错衣服的,没穿袜子的,背包捆不住的,啥洋相都有。。。。。。在那“备战备荒备大战”的氛围下,谁都没敢想过:这么干对吗?因为第2天知青们照样要“迎着朝阳战天斗地”,照样在零下30多度的严寒中汗水湿透棉衣棉裤。现在30多年后隐约有点回过神来了;那不是折腾嘛。。。。。。
2011-12-14 19:22:51
2011-12-14 20:15
老弟把当时的情况概括全了,呵呵呵。 
#互助游#公众微信号,可微信搜索账号 huzhuyounet 关注
wei 发表于 2011-12-12 10:28
难忘再教育的日子!

其实,再教育对于个人而言,还是很有收获的。
2011-12-14 21:22:00
2011-12-15 15:10
说的极对,对于我们以后人生道路很有帮助。 
#互助游#公众微信号,可微信搜索账号 huzhuyounet 关注
本帖最后由 上海老马 于 2011-12-14 22:25 编辑

{:soso__11474489498417318049_4:}趣事之三:摸脑袋的故事——当年男、女知青宿舍都是按性别睡大炕的,东北的习俗一律脑袋朝外睡,而且不论性别都喜欢光膀子钻被窝(现在叫裸睡,呵呵俺们30多年前就兴这个啦)。有一年冬天深夜我开着大型轮式拖拉机(铁牛55型,比人还高的那种)从团部回连队,半路上车坏了,黑灯瞎火还缺少配件!我只能满手油腻带着助手深一脚浅一脚地摸黑往附近的7连驻地求援;荒野里鬼哭狼嚎啥声音都有,我俩手提铁棍步行几里路终于到达7连。凭着印象我直奔连部而去(里边住的都是通讯员、统计、卫生员等男知青,号称8大员),那时候宿舍都是不锁门的,我俩进去就挨个的摸脑袋,还念念有词的“小李子、大张”的轻声呼唤;不料我感觉咋这些哥们都留起了“矢村警长”的长发了?(日本电影《追捕》已经传入我国,京沪开始放映)而且呼噜声也小了不少!我那助手(北京知青)一把摸到那人光光的肩膀上有一根布带子——“不好!”我赶紧拿出打火机一照:嗬嗬!满屋子的女知青啊。。。。。。而且我俩手也没有洗,搞得好几个女同胞脸上油脂麻花的。。。。。。乘着这些姐们儿都没有醒,俺俩赶紧逃出去又闯进另一间屋子;这下学乖了先打火照明——这才是男宿舍,我赶紧叫醒一位副指导员,先承认错误,再请求支援。结果他告诉我俩:今年连部的8大员基本都换成女知青了,所以他和卫生员只能搬到隔壁男宿舍,连部让给女性8大员住了!我们兄弟连队的哪里知道啊。。。。。。结果他让拖拉机帮我拉回连队,一直忙到天亮。那几个8大员女知青后来也悄悄原谅我们了,但全靠我从上海带去的一大包“大白兔”奶糖才摆平她们!否则那年月她们万一惊醒了完全有可能大叫:“臭流氓”而上百个男知青在睡梦中爬起来迷迷糊糊把俺俩揍一顿也是很有可能的。。。。。。不寒而栗啊!
2011-12-14 21:48:42
2011-12-15 16:56
老马大哥的故事真精彩。 
2011-12-15 15:10
老马这部小说充满了喜剧色彩,还要改编成剧本拍戏呢。呵呵呵,预祝成功。出书以后可要送俺一本呀。 
2011-12-14 22:21
是滴!正策划写一本《识途老马回忆录》 
2011-12-14 22:00
太有意思了,老马你可以写一本书 
#互助游#公众微信号,可微信搜索账号 huzhuyounet 关注
本帖最后由 爱心水 于 2011-12-27 19:55 编辑
上海老马 发表于 2011-12-14 13:12
老马大哥:说起饭量还有趣事儿——1973年俺们回上海探亲,那年月的“春运 ...


真是艰苦生活快乐过啊,感动!
2011-12-27 19:53:02
2012-1-1 23:47
那时候人们感情单纯,所以回忆起来特别美好。 
每天微笑,天天快乐!

马上注册,加入互助游,结识全国各地朋友,更深度的去旅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北京老马识途 于 2011-12-11 23:29 编辑

      我祖籍山东,在北京生人,大部分时间也是在北京度过。但是由于工作性质和自己的爱好,我走过不少地方,但是最值得记忆和回味的地方,而且生活过一段时间的,也只有那么三四处。我就侃侃那些印象最为深刻的几个地方,且为与大家闲聊吧。

     1969年正是文革如火如荼的时期,为了解决城市人口的就业问题毛泽东发出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我也被这上山下乡的洪流裹胁到黑龙江农村。我所到的是位于松嫩平原的查哈阳农场,当时按兵团编制是55团15连,现在已经恢复原来的名称,叫海洋农场一队。现在不少当年的知青回忆,生活艰苦,命运多舛,经历真有些悲壮的味道,可我和大家的感受不一样,到了农村,真有些放松的感觉。当时作为文化大革命的策源地北京,政治气氛和日常生活气氛真有山雨欲来的劲头。别说那些“革命对象”日子不好过,就连我们这些应届毕业生,因为中央一再发出号召,下乡“很有必要”,再加上“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的催促,当时我心里真不好过。自己的前途和理想,感到无限的渺茫和无奈,最后只好选择下乡。

     我们是1969年9月26日离开北京的,28日到达齐齐哈尔的北面查哈阳农场。这也是当局为了迎接建国20周年所做的努力。我们这些在国庆前被“清理”出北京的人来说,心里充满了惆怅。可是对于我来说,还有一种解脱。我一直是个不安于现状的人,在北京那种高压的政治气氛和惴惴不安的心情,来到这里反倒踏实许多了。

    兵团连队的生活,比我想象的要好的多,起码两排崭新的红色砖房是专门为我们准备的。那绿色的搪瓷瓦顶,在夕阳的余晖中那么漂亮,有一股俄罗斯式的情调,这是在中原地区不可能看到的。过去在普希金的童话中读到的壁炉,在这里由“火墙”取代。火炕的灶口里窜出的火舌,夹杂着青蒿的香气,也带来农场老职工对我们刚来到这里的年轻人的关怀。啊,这里就是我今后生活一生的地方,这里一切都是那么宽广,从城里来到这里,就像在看一场场面宏大的宽银幕电影。我喜欢那一排排白杨树,我喜欢那黑土地。此刻虽然远离亲人,但是想一想,亲人们知道你在这样的环境里,不也会感到慰籍吗?我下车收拾好行囊,赶紧就写了一封家信,第一时间跑到2公里以外的“邮电所”,把信交给了“邮递员”,他有些诧异了。呵呵,现在回想起他当时的眼光,我都感觉的好笑,我那急促的样子,就像记者抢新闻一样。后来才知道,这里的邮班,要三四天一趟呢。即使交给他,可能也要在他的邮包里压好几天。

    我对这里一切都那麽好奇,有的老职工还住在“马架”里。所谓的马架实际就是尖顶的农舍,不过门窗都是在山墙一侧开。厚厚的墙壁和屋顶,在黑龙江冬季零下四十度的寒夜,在北风呼号和深深的积雪中,显得那么宁静和安逸。如果要是有人来访,不光听到村子里的狗叫,还有那吱吱的积雪声。东北人透着那份豪气,一开门,房里的一股热气扑面而来。准把你让上炕,把烧的最热的炕头让给你,还给你递过来一只装好上等好烟叶的大烟袋。

    我在学校时多次下乡夏收,干点农活还算不差。这里的夏收就不一样了。因为种的小麦面积大,又要赶季节,抢在雨季来临之前要把小麦收完,所以麦收主要靠机器。那是一种体积颇大的“康拜因”(联合收割机),由54马力的东方红拖拉机拖动,一面收割小麦,一面就把麦草和粮食分隔开了。管理草车可不是轻松的事情,要把麦草摊匀,又要装实,只有这样下一道工序才能把麦草运出来。管理草车本来是四个人干的活,两个人一组,两组轮换作业。可是我却想了个办法,我和另一个小伙子包了,结果节省了劳动力,提高了效率。

    最爽的是拖拉机转一圈要一个多小时,开始的时候我还在麦草垛里闲躺着,突然看到离麦田不远的河里水流清澈,干脆脱了衣服就游泳吧,反正周围几公里一个人也没有,这可是最好的“天体浴场”,只不过一下水把藏在岸边芦苇里的野鸭子惊动了,“扑棱扑棱”飞起来。

    我那时候饭量可真大,一顿饭有时要吃7个馒头,馒头是用筷子串成串,这样拿着方便,再来一碗食堂里最好的炒菜“溜肉片”。这个溜肉片可真不敢恭维,吃起来净是白菜片。就是这样,有一年冬季我回北京,头戴着狗皮帽子,满脸通红,街坊二大妈见了说,赫,你们在东北净吃什么呀,胖得都圆啦。

    我在青春时期,应该是人生最美好的阶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虽然有些青涩,但绝不是没有意义的。

原载:老马识途的博客   blog sina.com./laomashitu121




参与人数 2人品 +6 收起 理由
爱心水 + 1 同龄人心中的故事
上海老马 + 5 同是黑龙江兵团知青的兄弟过来顶一下。。。.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人品 +6

很好: 5.0
2011-12-14 21:23
很好: 5
赞! 
2011-12-12 19:43
赞一个! 
#互助游#公众微信号,可微信搜索账号 huzhuyounet 关注
齐齐哈尔查哈阳,第一次知道这个地方呢!

但你说的一顿饭吃7个馒头,太佩服了,不知道你那个馒头是小馒头还是大馒头,反正我以前一顿饭吃过两个大馒头,一个估计能抵上现在4个馒头,现在不行了,哈哈。。。都吃得很少了!
2011-12-12 01:20:43
2011-12-14 10:54
谢谢小飞的关注和鼓励。要是说起馒头,北方农村当然是吃大的了。那时候粮食供应要定量,一般一个馒头收取2两粮票。一顿饭吃七个馒头,也就是一顿饭要吃一斤四两粮食,在城市里可供不起,因为那时候一个人的一月才供应  详情 回复
2011-12-12 16:02
俺很清楚这个地方!相比俺们那旮瘩新组建的‘建三江’第6师61团;老马识途大哥的‘查哈阳’地盘当时叫“老团”,生活和生产条件比俺们好得多啦。。。。。。。。至于吃馒头;老哥还不  详情 回复
@马小飞 个人微信号 huzhuinn
青春时期——人生最美好的阶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虽然有些青涩,但绝不是没有意义的。
{:soso_e179:}{:soso_e179:}
2011-12-12 03:15:30
2011-12-14 11:48
谢谢关注,正像你所说的那样,我们年轻时候都有很多值得回味的东西。 
居住河南省漯河市长江路碧桂新苑
[我在青春时期,应该是人生最美好的阶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虽然有些青涩,但绝不是没有意义的
    那个时代是无奈的,但收获很大。/color]
2011-12-12 06:51:26
2011-12-14 11:50
谢谢龙鱼的关注,我们这辈人经过了许许多多值得回味的事情。 
旅游是我的爱好,交友是缘分,分享美好快乐是目的。
世界真大,那个地方我还没听说过
2011-12-12 07:30:38
2011-12-14 11:52
呵呵呵,打开地图,先找到齐齐哈尔,再往西北方向找。查哈阳属于甘南县,算是齐齐哈尔的郊区了。 
2011-12-12 16:21
世界确实很大;你以后过来听吧。。。。。。。  详情 回复
#互助游#公众微信号,可微信搜索账号 huzhuyounet 关注
{:soso_e113:}鹤乡人民欢迎你!
2011-12-12 07:56:07
2011-12-14 11:53
谢谢你们,有机会再去。 
#互助游#公众微信号,可微信搜索账号 huzhuyounet 关注
齐齐哈尔,真是个亲切的名字~那里有我从幼儿园到小学断断续续六年的记忆
不知道查哈阳在哪里,只知道齐齐哈尔有个龙华区,我去过龙华公园。。。我在那里的学校叫做二马路小学,应该就在二马路上吧。那大马路在哪儿呢?
2011-12-12 08:27:10
很好: 5.0
2011-12-15 11:38
完了完了,都记混了。。。酒糟味也没印象,说不定我小时候还没有那个酒厂呢?印象最深的就是部队的两个大区,隔了一条马路,两边都有战士站岗。。。应该都变了吧。。。 
2011-12-15 07:50
在二马路小学上学一定天天能闻到北大仓酒厂的酒糟味儿喽。应该不是大马路,应该叫一马路,该是火车站对着的那条街。现在应该叫龙华路的。百花园市场、第一百货、联营商场等等都在这条路上。 
2011-12-15 07:47
很好: 5
那是龙沙区,不是龙华区,嘻嘻。 
2011-12-14 18:38
那时候我跟着父母在部队生活。虽然年纪很小,还是记得很多关于东北的趣事 :) 
2011-12-14 11:56
查哈阳属于甘南县,在齐市的西北面。它也是东北四大灌区之一,在当地非常有名。主产水稻。 
新功能尝试中~~
难忘再教育的日子!{:soso__17563798917664904561_1:}
2011-12-12 10:28:40
2011-12-14 21:22
其实,再教育对于个人而言,还是很有收获的。  详情 回复
2011-12-14 11:56
是呀。再教育今天看来只是一种说辞。 
#互助游#公众微信号,可微信搜索账号 huzhuyounet 关注
2003年的夏天在杭州火车站问售票员当天开最远的火车是到哪里,结果是杭州到齐齐哈尔,坐了一天两夜才到那里,还去了大庆,背了一袋甜瓜回浙江,那里的甜瓜很好吃。
2011-12-12 11:23:13
2011-12-14 13:24
是的,这也是一种很随性的旅行方式。 
2011-12-14 11:59
你这样的旅行真有趣,选择最。。。,看来也是一种方式。 
去远方,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
你好!北大荒的战友,我是6师62团,在佳木斯建三江。
2011-12-12 12:50:16
很好: 5.0
2011-12-15 16:50
28连是我团新建的连队。 
2011-12-15 13:47
61团有22连!我很熟悉,不知是否战友?62团有个28连就在我们连队500处前方;因为双方开荒时争抢地盘所以2家挨得很近,开始还打架后来就成了好邻居。。。。。。 
2011-12-15 12:29
我团没有22连,只有21连和24连。 
2011-12-15 07:54
很好: 5
我姐姐当时也在建三江六师,几团我就不记得了,印象中只记得是二十二连。小时候家里有一个大的搪瓷缸子上印着的。 
2011-12-14 12:00
六师算前线了吧,我们是大后方。 
2011-12-12 17:36
你那个团当时叫“红卫团”对吗?后来改成“红卫农场”,前年俺专门辞职以后去原来6师的地界里转悠了2个月,最后是逃出来的;天天被热情的老战友灌得烂醉。。。。。。  详情 回复
#互助游#公众微信号,可微信搜索账号 huzhuyounet 关注
饶远进 发表于 2011-12-12 11:23
2003年的夏天在杭州火车站问售票员当天开最远的火车是到哪里,结果是杭州到齐齐哈尔,坐了一天两夜才到那里 ...

已经很快啦,记得当初我坐火车要两天两夜呢。下了车在平地上待了一天还会恍惚地感觉脚下颠簸
2011-12-12 12:59:09
2011-12-14 12:08
呵呵呵,说起来很有趣,有个笑话,说一个老农民第二次坐火车,是一趟快车,下了车就琢磨,这次在车上坐的时间少,怎么价钱还贵呢。他一直为此耿耿于怀。 
2011-12-12 15:55
你自己是车车,下了车还会恍惚地感觉脚下颠簸呀? 有时间了,事隔多年后再重回旧地,感觉会很妙哦。 
新功能尝试中~~
你自己是车车,下了车还会恍惚地感觉脚下颠簸呀?
有时间了,事隔多年后再重回旧地,感觉会很妙哦。
2011-12-12 14:30:46
2011-12-12 21:03
很想再去故地重游,还没找到合适的机会呢 
去远方,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
马小飞 发表于 2011-12-12 01:20
齐齐哈尔查哈阳,第一次知道这个地方呢!

但你说的一顿饭吃7个馒头,太佩服了,不知道你那个馒头是小馒头 ...

{:soso__8469516379570084919_2:}俺很清楚这个地方!相比俺们那旮瘩新组建的‘建三江’第6师61团;老马识途大哥的‘查哈阳’地盘当时叫“老团”,生活和生产条件比俺们好得多啦。。。。。。。。至于吃馒头;老哥还不是俺的对手!俺最高纪录一顿吃了12个菜包子!
2011-12-12 16:02:46
2011-12-14 18:51
现在上海的所谓“大包”都缩水了!直径和厚度都今非昔比;俺顶多吃2个。。。。。。 
2011-12-14 13:12
老马大哥:说起饭量还有趣事儿——1973年俺们回上海探亲,那年月的“春运”拥挤程度不是现在所能想象的;成千上万的知青像候鸟一样都要在大年三十赶回老家;路途上的艰难险阻远超现在  详情 回复
2011-12-14 12:46
哈哈,当时是小伙子胃口大滴! 
2011-12-14 12:11
呵呵呵,你真能吃呀。现在呢? 
#互助游#公众微信号,可微信搜索账号 huzhuyounet 关注
蓝方思 发表于 2011-12-12 07:30
世界真大,那个地方我还没听说过

{:soso__17655308045684459008_4:}世界确实很大;你以后过来听吧。。。。。。。
2011-12-12 16:21:13
2011-12-12 16:22
一辈子很长,时间是有的  详情 回复
#互助游#公众微信号,可微信搜索账号 huzhuyounet 关注
上海老马 发表于 2011-12-12 16:21
世界确实很大;你以后过来听吧。。。。。。。

一辈子很长,时间是有的
2011-12-12 16:22:41
#互助游#公众微信号,可微信搜索账号 huzhuyounet 关注
{:soso__8469516379570084919_2:}这要命的火炕可把俺们害苦啦!烧的不热吧晚上冻得直打哆嗦;烧的太热了又会把棉被烤着火了!曾有一个天津知青白天干活太累一头倒下睡的太死;竟然连被子烧着了都不知道!等别人发现焦味道混合着异味儿才发现这哥们儿的屁股已经2度烧伤了!于是俺们马上用拖拉机送他去60公里以外的团部医院,这可是冒着零下30多度严寒的深夜里啊。。。。。。。
2011-12-12 17:14:58
2011-12-14 12:12
呵呵呵,看来你这哥们是属猴子的。 
#互助游#公众微信号,可微信搜索账号 huzhuyounet 关注
军垦战士 发表于 2011-12-12 12:50
你好!北大荒的战友,我是6师62团,在佳木斯建三江。

{:soso__8469516379570084919_2:}你那个团当时叫“红卫团”对吗?后来改成“红卫农场”,前年俺专门辞职以后去原来6师的地界里转悠了2个月,最后是逃出来的;天天被热情的老战友灌得烂醉。。。。。。
2011-12-12 17:36:48
2011-12-14 21:03
好的哥哥!俺顶多过2年又会想回去的。。。。。。 
2011-12-14 12:13
啥时候一起回去看看去,到时候可要记住叫上我呀。 
2011-12-12 19:42
是的,现在叫红卫农场。你61团叫创业农场,我们是邻居。 
#互助游#公众微信号,可微信搜索账号 huzhuyounet 关注
马小飞 发表于 2011-12-12 01:20
齐齐哈尔查哈阳,第一次知道这个地方呢!

但你说的一顿饭吃7个馒头,太佩服了,不知道你那个馒头是小馒头 ...

谢谢小飞的关注和鼓励。要是说起馒头,北方农村当然是吃大的了。那时候粮食供应要定量,一般一个馒头收取2两粮票。一顿饭吃七个馒头,也就是一顿饭要吃一斤四两粮食,在城市里可供不起,因为那时候一个人的一月才供应30斤粮食。只有在我们黑龙江农村,才能吃得饱,不过也说明那时候年轻,饭量大,劳动强度也高。
2011-12-14 10:54:15
2011-12-14 11:46
哈哈,那你吃得确实不是一般的多呢;话说那个时候的人的饭量都很厉害呢!  详情 回复
#互助游#公众微信号,可微信搜索账号 huzhuyounet 关注
北京老马识途 发表于 2011-12-14 10:54
谢谢小飞的关注和鼓励。要是说起馒头,北方农村当然是吃大的了。那时候粮食供应要定量,一般一个馒头收取 ...

哈哈,那你吃得确实不是一般的多呢;话说那个时候的人的饭量都很厉害呢!
2011-12-14 11:46:58
@马小飞 个人微信号 huzhuinn
上海老马 发表于 2011-12-12 16:02
俺很清楚这个地方!相比俺们那旮瘩新组建的‘建三江’第6师61团;老马识 ...

{:soso__7861047636102491116_2:}老马大哥:说起饭量还有趣事儿——1973年俺们回上海探亲,那年月的“春运”拥挤程度不是现在所能想象的;成千上万的知青像候鸟一样都要在大年三十赶回老家;路途上的艰难险阻远超现在的农民工兄弟姐妹们!从连队先冒着零下30多度的严寒坐敞蓬拖拉机到团部(60公里),再搭乘敞篷卡车到福利屯车站100多公里(集贤县双鸭山市附近,火车的终点),到下车时没有冻死也都不会走路了;如果火车票卖完了就集体睡在候车室等明天的火车,所以车站码头经常能看见一片一片的“国防绿”如潮水般涌动。。。。。。记得那年在沈阳站前饭店吃饭——大米饭!对于在兵团吃了几年馒头、窝窝头的上海知青简直就是久旱逢甘霖!于是不管男女都埋头大吃特吃,结果菜还没有上来饭已经吃饱了!只见一叠碗堆在桌上;谁也记不清自己吃几碗,最后按碗点数埋单:人均1.5市斤!也许是东北大米太好吃?!
2011-12-14 13:12:51
2012-1-1 23:45
呵呵呵,老弟的连队没有米饭吃对于上海人来说太残酷了。我们那里有大米,所以随时都能吃。夏天有时候道路翻浆,牛奶运不出去,就用牛奶焖米饭,那才叫好吃呢,油光光的,还有一种奶香味。 
2011-12-27 19:53
真是生活快乐过啊,感动!  详情 回复
2011-12-14 18:36
哈哈,那时候的艰苦,回忆起来可都是开心呢 
#互助游#公众微信号,可微信搜索账号 huzhuyounet 关注
{:soso__18362494887417883363_1:}话说俺们的总书记前不久说过一句非常实在的至理名言:“不折腾”。这话真说到咱心坎里了!
当年在兵团的知青小的16、7岁;大的23、4岁,正是精力过剩、四肢发达的的群体(现在爱称SB青年)毛老人家一再号召“要准备打仗”。于是军区也不知从哪里弄来了老掉牙的1944式步枪、冲锋枪,无后坐力炮,愣把这些穿着无军衔绿军装的“兵团战士”给武装起来了!这下可好——白天干活已经累死累活,有些人吃完饭不洗脸不洗脚倒在炕上就呼呼大睡(那年月宿舍里的臭脚丫子味儿是一大特色)但是一到半夜里换岗放哨可是爬起来比谁都快!明明是身处生产连队可是还老盼望着轮到自己站岗时能抓个“苏修特务”。。。。。。如果碰上连队领导是个“军迷”还会闹几次半夜紧急集合,嘿嘿!您就瞧热闹吧;穿错衣服的,没穿袜子的,背包捆不住的,啥洋相都有。。。。。。在那“备战备荒备大战”的氛围下,谁都没敢想过:这么干对吗?因为第2天知青们照样要“迎着朝阳战天斗地”,照样在零下30多度的严寒中汗水湿透棉衣棉裤。现在30多年后隐约有点回过神来了;那不是折腾嘛。。。。。。
2011-12-14 19:22:51
2011-12-14 20:15
老弟把当时的情况概括全了,呵呵呵。 
#互助游#公众微信号,可微信搜索账号 huzhuyounet 关注
wei 发表于 2011-12-12 10:28
难忘再教育的日子!

其实,再教育对于个人而言,还是很有收获的。
2011-12-14 21:22:00
2011-12-15 15:10
说的极对,对于我们以后人生道路很有帮助。 
#互助游#公众微信号,可微信搜索账号 huzhuyounet 关注
本帖最后由 上海老马 于 2011-12-14 22:25 编辑

{:soso__11474489498417318049_4:}趣事之三:摸脑袋的故事——当年男、女知青宿舍都是按性别睡大炕的,东北的习俗一律脑袋朝外睡,而且不论性别都喜欢光膀子钻被窝(现在叫裸睡,呵呵俺们30多年前就兴这个啦)。有一年冬天深夜我开着大型轮式拖拉机(铁牛55型,比人还高的那种)从团部回连队,半路上车坏了,黑灯瞎火还缺少配件!我只能满手油腻带着助手深一脚浅一脚地摸黑往附近的7连驻地求援;荒野里鬼哭狼嚎啥声音都有,我俩手提铁棍步行几里路终于到达7连。凭着印象我直奔连部而去(里边住的都是通讯员、统计、卫生员等男知青,号称8大员),那时候宿舍都是不锁门的,我俩进去就挨个的摸脑袋,还念念有词的“小李子、大张”的轻声呼唤;不料我感觉咋这些哥们都留起了“矢村警长”的长发了?(日本电影《追捕》已经传入我国,京沪开始放映)而且呼噜声也小了不少!我那助手(北京知青)一把摸到那人光光的肩膀上有一根布带子——“不好!”我赶紧拿出打火机一照:嗬嗬!满屋子的女知青啊。。。。。。而且我俩手也没有洗,搞得好几个女同胞脸上油脂麻花的。。。。。。乘着这些姐们儿都没有醒,俺俩赶紧逃出去又闯进另一间屋子;这下学乖了先打火照明——这才是男宿舍,我赶紧叫醒一位副指导员,先承认错误,再请求支援。结果他告诉我俩:今年连部的8大员基本都换成女知青了,所以他和卫生员只能搬到隔壁男宿舍,连部让给女性8大员住了!我们兄弟连队的哪里知道啊。。。。。。结果他让拖拉机帮我拉回连队,一直忙到天亮。那几个8大员女知青后来也悄悄原谅我们了,但全靠我从上海带去的一大包“大白兔”奶糖才摆平她们!否则那年月她们万一惊醒了完全有可能大叫:“臭流氓”而上百个男知青在睡梦中爬起来迷迷糊糊把俺俩揍一顿也是很有可能的。。。。。。不寒而栗啊!
2011-12-14 21:48:42
2011-12-15 16:56
老马大哥的故事真精彩。 
2011-12-15 15:10
老马这部小说充满了喜剧色彩,还要改编成剧本拍戏呢。呵呵呵,预祝成功。出书以后可要送俺一本呀。 
2011-12-14 22:21
是滴!正策划写一本《识途老马回忆录》 
2011-12-14 22:00
太有意思了,老马你可以写一本书 
#互助游#公众微信号,可微信搜索账号 huzhuyounet 关注
本帖最后由 爱心水 于 2011-12-27 19:55 编辑
上海老马 发表于 2011-12-14 13:12
老马大哥:说起饭量还有趣事儿——1973年俺们回上海探亲,那年月的“春运 ...


真是艰苦生活快乐过啊,感动!
2011-12-27 19:53:02
2012-1-1 23:47
那时候人们感情单纯,所以回忆起来特别美好。 
每天微笑,天天快乐!
热门推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说说你的想法......
0
23
0
返回顶部